logo

新闻资讯

NEWS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
2021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暨第十三届中日ESD高峰论坛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中国行上海站(二) 隆重召开
新闻资讯

2021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暨第十三届中日ESD高峰论坛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中国行上海站(二) 隆重召开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14 09:46
  • 访问量:

【概要描述】

2021上海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暨第十三届中日ESD高峰论坛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中国行上海站(二) 隆重召开

【概要描述】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1-04-14 09:46
  • 访问量:
详情

2021.4.9-11日,2021上海中山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暨第十三届中日ESD高峰论坛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中国行上海站(二)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2021年4月9日下午13时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邀请多位业内顶尖专家和青年领袖,就消化和消化内镜以及人工智能诊断等多个领域的最新进展作精彩讲座,会场内座无虚席,济济一堂。

爱尔博中国高级副总裁杨佳女士作为本次会议的主持,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周平红教授及爱尔博中国总裁刘斌博士分别做开幕致辞及会议致辞。

在大师论坛环节,我们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院长樊代明院士为大家做精彩授课,樊院士系统的阐述了医学知识与医学知识论的起源和发展,重点分析了医学知识之于科学的特殊性、特例性,令现场观众们受益匪浅。

空军军医大学西京消化病医院樊代明院士授课

西安高新医院的宋瑛教授为大家讲解了消化内镜科室管理 ,从西安高新医院消化中心概况,管理,会议,培训方面介绍了科室管理经验,重效率和质量,引进的消化内镜质控平台可以满足质量控制,医师规培,绩效考核,临床研究,医保报销等要求,提高医生胃肠镜检查质量。

西安高新医院宋瑛教授授课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姚礼庆教授主持和点评

在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中国行 上海站(二)环节,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陈晔教授分享了<内镜精灵对胃肠镜规范化操作的应用体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内镜精灵对医生胃肠镜操作规范化,红框指导活检意义非凡。

遵义医科大学第五附属(珠海)医院何朝辉教授分享了<人工智能与APC联合用于息肉的发现与治疗>,2020年癌症报告显示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高,退镜速度快是腺瘤和结直肠癌检出率低的原因,内镜精灵可以对退镜速度监测,息肉腺瘤识别;内镜精灵功能与肠镜检查质控指标一一对应,红框需要我们定图观察和重点处理。有了内镜精灵帮助,医生可以发现更多的息肉和腺瘤。内镜精灵逐步成长为消化道早癌诊断的金标准,快速辅助基层医生成熟,加大早诊早治,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沈阳市第五医院尚书教授分享<内镜精灵对科室发展的提升>,尚书教授介绍到利用抖音和头条平台向百姓宣传科室和内镜精灵,许多患者慕名来检查,内镜精灵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发现病灶,增近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武汉市中心医院张姮教授点评:内镜精灵让患者接受和理解胃肠镜检查,助力早癌早诊早治。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黄晓俊教授分享<内镜质控管理和甘肃经验>,从2007年武威胃癌普查,发现9例早癌开始,坚持早癌筛查14年。大部分早癌病例来自县级医院,加强和提高基层医院早癌识别能力,永靖县张官旭院长检查1857例,发现28例早癌,早癌发现率36.6%,早癌发现率提高主要是减少了病灶遗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缪林教授点评:发现早癌是减少病灶遗漏,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

在AI圆桌论坛环节,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于红刚教授,上海同济医院许树长教授、大连市中心医院张晶教授、江苏省中医院凌亭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钟芸诗教授、吉林市人民医院王宏光教授、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金杭斌教授就<消化内镜的未来:人工智能>相关问题进行热烈讨论。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医疗场景都有AI落地的身影,消化内镜人工智能也日臻成熟。

许树长教授提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未来空间无限,医工结合,研发跟进,可以通过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做到远程手把手的教学拓展。

金杭斌教授提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内镜精灵质控作用,减少遗漏,规范医生操作。更多的人参与到发展人工智能的开发中,人工智能内镜精灵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张晶教授提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医生水平参差不齐,需要内镜精灵来规范化操作,而且对年轻医生带教很有帮助。

钟芸诗教授提及人工智能与医生之间的分工:人工智能是集成了众多专家多年成果的结晶,可以指导医生发现疾病,两者互相协调促进。

凌亭生教授提及人工智能与医生之间的分工:现阶段内镜医生应该致力于发展人工智能,将来更好服务于内镜医生。

王宏光教授提及对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的期许:未来消灭消化道早癌,希望就是人工智能,以吉林市举例,400万人口希望完成200万胃肠镜检查,靠现有医生是不够的,消化内镜的未来应该是每台机器都配一台人工智能内镜精灵。

于红刚教授提及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消化内镜人工智能在看得见的未来,可以让内镜医师从繁重的内镜诊断工作中解放出来,投入更多精力去做精细化治疗、科研、对患者的人文关怀。

最后于红刚教授总结:中国大型医院基本胃肠镜操作量超过6-8万,90%检查都是实习医生或初级医生做的,培养出来的早癌医生,都去做治疗,目前的培养方式无法提高早癌检出率,只有通过同质化,通过人工智能内镜精灵来整体提高中国早癌检出率,医生可以把精力放在治疗上。

4.9日同时举行的护理分论坛,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护士长刘军教授进行<内镜精灵的护理配合—人工智能在消化内镜护理领域的应用>精彩讲课,以身边无处不在的AI场景为切入点,探寻内镜护理的AI需求,逐步展开介绍了消化内镜AI助手内镜精灵的研发过程,并进一步探讨对科室带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内镜精灵智能诊断客观没有情绪、敬业不知疲倦、智能语音交互、智能术后随访等。现场拍照和掌声不断,反响热烈!

4.10日的手术演示环节中,吉林市人民医院王宏光教授使用内镜精灵进行胃早癌手术演示,内镜精灵成功发现胃窦小弯处病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邹多武教授演示的内镜精灵精查—胃内疑似腺瘤,小精灵在胃窦处远观以蓝框提示多个隆起息肉,近处观察提示红框高风险。内镜精灵与内镜配合良好,画质清晰,病灶跟踪稳定识别准确。

4月10日下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张军教授进行<胃镜下的靶向活检利器—内镜精灵>的专题演讲,介绍了胃癌检查治疗的困难与难点,活检存在的问题,胃镜胃癌活检阳性率文献综述,内镜精灵识别高风险病灶和早期胃癌优势以及内镜精灵发表的文献等丰富内容。

4月11日,内镜精灵2021上海中山国际消化内镜研讨会之行圆满收官,让我们相约贵州·遵义(2021.4.16-18)第十四届全国消化道早癌学术研讨会,不见不散~~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4207号 鄂ICP备 2020018622号-1 Copyrights©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武汉楚精灵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